专业平台与发展历程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93年,2014—2018年完成学科专业重组并独立建科,是集核素诊断、核素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医学专科。作为山东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同时承担国家及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职责,也是滨州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临床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核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科室发展历程中屡创区域领先:2003年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率先开展SPECT诊疗工作,2017年又率先拓展相关高端诊疗项目,凭借专业的诊疗能力积累了良好口碑——其中PET/CT检查已逾3000例,ECT检查近逾万例,得到区域内外医生与患者的广泛信任,成为区域内核医学诊疗的标杆科室。
诊疗范围与学科特色
科室诊疗范围覆盖核医学领域全谱系,以精准诊断与特色治疗为核心,形成了完善的诊疗体系:
1.核素诊断领域
依托先进设备开展多项精准影像检查,涵盖多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估:
-PET/CT检查:作为“当今医学影像之冠”,可显示脏器及病变的解剖结构与分子水平功能代谢变化,在肿瘤(筛查、诊断鉴别、分期再分期、疗效判断、复发监测)、心脏病(冠心病早期诊断、治疗后疗效预测与评价、心肌存活判断)、脑代谢性疾病(痴呆、癫痫、帕金森病)、不明原因疾病(发热、肿瘤指标增高、体重减轻、贫血)等领域具有高灵敏性、高准确性的优势,能更早发现难检病灶,为患者争取早治疗与完全治愈的机会。
-SPECT检查:针对恶性肿瘤骨转移、代谢性骨病、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肾脏及唾液腺疾病、系统性疾病等开展宏观与微观功能代谢学显像,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 特色诊疗技术:开展经PET/CT引导下穿刺,利用病灶代谢特点精准定位靶病灶,穿刺准确率高且患者痛苦小,近年穿刺人数近千例,获临床医生一致认可。
2.核素治疗领域
作为核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开展多项成熟的核素治疗项目,包括:
-骨转移癌89Sr治疗
-125I粒子植入治疗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
-90Sr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及疤痕增生等
先进设备与硬件支撑
科室配备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大、中型影像设备与诊疗系统,为精准诊疗提供坚实硬件保障:
-西门子Biograph mCT Flow 64 PET/CT
-SPECT
-乳腺专用伽玛照相机
-先进的医用回旋加速器制药系统(2021年投入使用):可自主开发更高效的分子探针(放射性药品),支撑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助力解决临床疑难杂症。
-小动物PET/CT(东软医疗),为自主研发探针提供效价验证的必要保障。
人才队伍与团队建设
科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学术氛围浓厚的专业团队,为学科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人员构成:全职医务人员共13人,包括核素诊断及治疗医师6人、护师3人、技师4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8人,硕士以上学历者8人。
-学术引领:由学校及医院“临床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王言明教授(凯斯西储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已全职引进科室,倾心指导学科工作,与王旭主任共同带领,为团队注入前沿理念与技术。
-人才培养:重视团队能力提升,近4年60%以上人员曾到北京、上海等国内知名医院核医学科进修学习;通过对中青年医师及护士的规范化培养,持续提升科室整体医疗与护理实力。
-科室文化:以“团结、奉献、继承、创新”为核心,全体人员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教学与科研成果
1.教学工作
作为国家及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多项教学任务:
-负责滨州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多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的专业教学及培养工作;
-为核医学、放射医学、超声医学规范化培养住院医师近200名;
-团队多人多次获“优秀医师”“优秀教师”“优秀规培导师”等荣誉称号。
2.科研工作
结合临床实践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 课题项目:2017年以来,在王言明教授和王旭主任带领下,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等多项课题研究;
- 人才培养:指导科研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7名;
- 学术成果:发表40余篇高质量论文,为核医学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理论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展望
科室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依托先进设备与技术,不断拓展核素诊断与治疗的新领域,开发更高效的分子探针与放射性药品,开展更多新技术、新项目,致力于解决更多临床疑难杂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持续巩固区域核医学诊疗中心的地位,推动学科向更高水平发展。
1. 咨询电话:0543-3255799/3255699
2. 门诊位置:滨医附院放疗楼一楼核医学科
3. 检查位置
PET-CT:滨医附院放疗楼负一楼PET-CT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