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技术以三维数据采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为核心,实现种植修复全流程的精准化、可视化与高效化,涵盖种植规划、手术导航、修复体设计与制作三大环节。
核心技术:
1. 多源数据融合:将CBCT、口内扫描、面部扫描、动态咬合记录数据融合,通过共同标志点将上述数据整合至同一坐标系,构建患者专属数据。
2. 智能规划与虚拟设计:利用种植规划软件模拟种植体植入位置(避开神经管、上颌窦),结合骨密度分析及力学仿真(预测负载分布),设计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方案(以最终冠位置决定种植体定位)。
3. 数字化制造与执行:3D打印静态导板或实时动态导航系统(如X-Guide™)引导精准植入。
技术本质:
该技术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实现“以修复为导向的精准功能重建”:
1.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替代传统石膏模型、手工排牙等主观操作,量化分析咬合力、美学参数。
2.从分步治疗到一体化闭环:打通种植手术→取模→修复的断点,减少累计误差。
3.从静态修复到动态功能模拟:虚拟下颌运动轨迹优化咬合设计,避免修复体受力不均。
适应症:
1.常规种植治疗:单牙/多牙缺失、牙列缺损。
2.复杂解剖条件的种植治疗:骨量不足(需GBR/上颌窦提升)、邻近神经血管束。
3.美学高需求区:前牙即刻种植、All-on-4/6即刻负重。
4.疑难咬合重建:颌间距离异常、对颌牙伸长、全口咬合紊乱。
5.种植并发症处理:种植体位置不佳需角度基台、修复空间不足。
技术优势/亮点:
1. 精度革命性提升:种植误差≤0.5mm(传统手术约1.5mm),避免神经损伤/邻牙损伤。
2. 诊疗效率突破:导板引导下免翻瓣手术,减少软组织剥离,使得手术时间缩短40%;即刻负重病例实现“当日戴牙”(传统需3-6个月)。
3. 患者体验升级:取代传统硅橡胶取模(易引发恶心反射);精准定位减少术中创伤,术后肿胀率下降60%。
4. 远期疗效优化:动态咬合分析避免修复体过载,种植体10年存留率>98%;一体化切削基台-冠减少界面微间隙,降低机械并发症风险。
5. 成本效益优化:修复体一次就位率>90%(传统约70%),减少返工率;椅旁系统实现诊所端自主制作,节省外部加工成本。
获取更多科普知识,请关注官方抖音号、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