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简称脑 DSA,是一种微创的脑血管检查技术,是脑血管病确诊的一个金标准,清晰程度远高于脑 CTA(CT 血管成像)和 MR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技术本质:该技术可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完成,可以 360° 度以及动态地观察脑血管的情况,对于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瘤及畸形等病变可精准评估。
适应症:
1.寻找脑血管病的病因,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怀疑血管本身病变,如动脉瘤、动脉夹层形成、动静脉瘘、Takayasu病、Moyamoya病、外伤性脑血管损伤等;
3.怀疑有静脉性脑血管病者;
4.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5.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6.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
7.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
8.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9.其他相关检查未能明确,怀疑与脑血管相关。
技术优势/亮点:
1. 高分辨率成像:能清晰显示直径小于1毫米的血管,可发现微小病变,如微小的动脉瘤、血管畸形等,为医生提供更详细的血管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脑血管疾病。
2.动态观察血流:实时记录造影剂流动过程,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血管内的血流情况,包括血流速度、方向、是否存在湍流或涡流等,从而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以及血管功能状态,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精准诊断病变: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狭窄、闭塞、动脉瘤、畸形等病变,定位准确率极高,可帮助医生明确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4.治疗一体化:部分病例可在造影同时进行介入治疗,如动脉取栓、栓塞动脉瘤、支架植入等,实现诊断与治疗的无缝衔接,减少患者多次检查和治疗的痛苦,提高治疗效率。
5.精准评估风险:帮助医生预测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根据血管病变的情况,评估患者未来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从而指导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或药物治疗,以及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6.微创舒适化操作:通常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入路进行穿刺,创口仅米粒大小,创伤小,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的压力和痛苦程度大大降低,且并发症风险低,如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减少,术后护理简便。
7.快速恢复与低负担:检查时间短,一般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术后观察时间短,患者无需长时间住院,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同时费用相对较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获取更多科普知识,请关注官方抖音号、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