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机械通气拔管后呼吸支持的安全保障
技术本质:机械通气拔管后过渡至无创通气,减少有创通气相关并发症(如VAP、气道损伤),同时维持有效呼吸支持,加速患者脱机进程并改善预后。
适应症:
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
2、重症支气管哮喘伴Ⅱ型呼吸衰竭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5、神经肌肉疾病及围手术期高危患者
6、重大胸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作为一种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在病情危重期采用有创通气,随着病情好转在3~7天内转为无创通气的一种策略。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以缩短留置气管内导管的时间,减少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避免再插管(科室再插管率<10%),从而增加患者存活率,减少ICU再入率(本科室ICU再入率<25%)。该项技术的关键是寻找有创转无创的转折窗。经过临床的观察和研究,科室摸索出了以体温、肺功能和自主呼吸试验等指标作为转化参数,明显缩短了患者带机时间,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本科室VAP发生率<10%),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降低了死亡率。此项技术通过科室承办的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危重病人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向省内推广应用。
联系方式:0543-3258595、0543-3256795
获取更多科普知识,请关注官方抖音号、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