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技术已形成多维度综合治疗体系,其技术亮点聚焦于微环境调控、再生医学应用及精准化干预。
技术本质:恢复局部微环境平衡,促进组织再生与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轻社会负担。
一、基础治疗原则
1.病因控制:首要解决原发病(如糖尿病需血糖达标、静脉曲张需改善循环),否则创面难以愈合。
2.创面准备: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手术刀/酶清创),感染创面联合抗生素(如磺胺嘧啶银)。负压吸引(VSD):促进肉芽生长,减少渗液积聚。
3.辅助治疗:红外线照射改善血运(15分钟/次,避免烫伤),生长因子(如EGF)加速上皮化。
二、手术治疗技术
1.植皮修复:自体皮片:刃厚皮片(0.2~0.3mm)用于大面积创面,全厚皮片用于面部等美观要求高区域。异体皮移植:作为临时覆盖物,适用于烧伤或供皮区不足患者。
2.皮瓣技术:局部皮瓣修复深达骨膜的创面,游离皮瓣需显微血管吻合。
三、创新技术应用
1.生物材料: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保留胶原支架,诱导自体细胞长入。组织工程皮肤:含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复合皮片,促进功能性修复。
2.微创技术:微粒皮移植扩展比达1:20,尤其适合糖尿病足溃疡。
适应症:
1.代谢性疾病相关创面:糖尿病足溃疡。
2.压力性损伤:褥疮。
3.血管性溃疡:静脉性溃疡(“老烂腿”)、动脉缺血性溃疡。
4.创伤后继发创面:术后切口不愈、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
5.感染性及特殊病原创面:耐药菌感染创面、真菌性溃疡。
技术优势/亮点:
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周期长,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修复技术的本质还在于通过有效的治疗,使患者创面愈合,减少疼痛、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获取更多科普知识,请关注官方抖音号、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