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是一种在重症监护中广泛应用的微创气道建立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最小创伤实现安全、快速的气道开放”。
技术本质:利用微创穿刺与扩张技术替代传统外科切开,实现从皮肤到气管腔的通道建立。采用导丝引导的扩张器逐步扩开气管前壁,避免软骨环锐性切割,降低气管后壁穿孔和食管损伤风险。结合实时影像技术(如支气管镜),实现“全程可视”,确保穿刺位置精准(通常在第1-2或2-3气管软骨环间),并即时排除并发症。
适应症:
1.长期机械通气(>7–10天):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RDS患者,需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
2.气道保护与分泌物管理:昏迷患者(如脑出血、颅脑损伤)防止误吸,或痰液潴留需频繁吸痰。
3.上呼吸道梗阻:喉头水肿、肿瘤压迫或声带麻痹致呼吸困难。
4.围手术期支持:头颈部大手术前预防性建立气道,或术后无法拔管。
5.降低镇静需求:便于早期清醒化治疗及康复训练。
技术优势/亮点:
1. 微创高效:切口小,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
2. 床旁快速实施:无需转运至手术室,在ICU床旁完成,规避危重患者转运风险。
3. 并发症显著减少:可视化技术使围手术期并发症降低。
获取更多科普知识,请关注官方抖音号、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