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益管理”的理念遇上“9S管理”的实践,当“心安护理”的初心融入环境与流程的蜕变,神经外科用一场全员参与的革新,诠释了管理提质的深层意义。从签下责任状的庄严承诺,到如今“一群人、一条心”的凝聚力,9S带来的不仅是看得见的整洁,更沉淀为科室向上生长的内生动力。
从“形似”到“神至”:读懂9S的深层内涵
最初,很多人以为9S只是“打扫卫生”的升级版,但当全员动手挪家具、理线路、改环境时,大家渐渐明白:这是一场“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自我重塑。医师值班室从“无从下手”到整洁温馨,示教室用价廉的PVC板解决墙面磨损难题,病历车历经两版迭代兼顾美观与实用……每一处改造都藏着对“效率提升、安全保障”的追求,更透着对“仁心妙术”初心的坚守。
9S的提质,从来不是环境的“面子工程”。当电线规整得井然有序,当治疗室按功能分割、标识清晰,当仓库里近30年的印有“滨医附院”四个大字的被罩遮挡灰尘,继续发挥余热,“节约”“规范”的理念已悄然融入日常。护士站用标签为灯具开关命名,走廊里的“码”上康复科普墙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这些细节里,都藏着对“精益”二字最生动的注解。
从“攻坚”到“常态”:在解决问题中沉淀素养
改造初期,复杂的线路曾让大家犯难,是电工房、信息管理处、资产管理处的多方联动,让“单打独斗”变成“我们一起上”;验收后,医师办公室墙面再现划痕、电源线脱落,科室立刻用海绵防撞条、红色强力胶针对性改进。9S的提质,正是在一次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螺旋上升。
整个过程中,最难的是“素养”的养成。忙起来时物品归位延迟,科室明确责任到人,让“随手整理”成为习惯;怕管理沦为“一阵风”,大家用“每日自查、每周互评”的机制,让规范成为常态。从“被动执行”到“主动维护”,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每个人的职业自觉。
从“终点”到“起点”:凝聚向“更优”出发的力量
如今走进神经外科,明亮的示教室、有序的医师办公室、温馨的护士值班室,处处透着“细节控”的用心;但比环境更动人的,是团队的变化——刘鹏飞主任带头攻坚,后勤、临床、行政科室无缝协作,科室更是建起“减压角”“心灵充电站”。
9S验收不是终点,而是向“更优”出发的新起点。当整洁的环境提升了工作效率,当规范的流程筑牢了安全防线,当“一群人并肩”的凝聚力转化为服务动力,我们终于读懂:这场蜕变,是对患者安全的郑重承诺,是对职业尊严的深情守护,更是神经外科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铿锵足音。
9S的故事仍在继续。真正的提质,从来不是完成一次改造,而是把“追求卓越”的种子,种进每个医者的心里,让它在守护生命的征程中,不断生长、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