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到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信中,患者字字恳切地诉说着对科室医护人员的感激:“从入院到现在,口腔颌面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使命与担当……”这份真挚的感谢,源于针对复杂病例的多学科联合攻坚。
多病史患者遇癌魔,MDT 团队量身定制方案
这位患者58岁,20天前因口底疼痛就诊,检查发现口底肿物。他并非首次与医院打交道——7年前曾因下咽恶性肿瘤在滨医附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恢复良好,这份信任让他再次选择这里。然而,他的身体状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不仅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脑梗死病史,还曾接受过胃大部切除术,多重基础疾病叠加,让他对再次住院充满消极情绪。
入院后的病理活检结果给了所有人沉重一击:口底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且已出现双侧颈淋巴转移。面对这一棘手情况,口腔颌面外科依托医院大力推广的肿瘤 MDT(多学科协作)机制,迅速召集肿瘤科、手(显微)外科、耳鼻咽喉科、放射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展开联合会诊。专家们从肿瘤分期、手术风险到术后康复,由浅入深剖析病情,最终为患者量身拟定了一套兼顾安全与疗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手术中,孙乐刚主任医师带领肿瘤组团队在手(显微)外科宋坤修副主任医师、麻醉科张如意副主任医师的紧密协助下,精准实施了口底恶性肿瘤扩大切除 + 下颌骨部分切除 + 舌部分切除 + 双侧颈淋巴清扫术 + 股前外侧皮瓣口底再造术 + 气管切开术。术后,科室医护人员不仅关注患者的伤口愈合与功能恢复,更以耐心陪伴疏导其心理压力。最终,患者顺利康复出院,这份跨越病痛的感激,便化作了那封真挚的感谢信。
高龄患者面临手术困局,技术创新助力精准修复
无独有偶,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组近日还成功为一位78岁老人完成了下颌骨切除术后腓骨肌皮瓣修复术。老人因外院确诊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入院,虽为良性肿瘤,但具有浸润性生长特点,单纯刮除极易复发。此时,瘤体已突入口腔,严重影响进食,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并同期修复成为最佳治疗方案。可手术的难度显而易见:患者高龄,且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脑梗死等基础疾病,血管条件较差,术后皮瓣危象发生风险极高,而皮瓣移植正是恢复术后咬合功能的关键。为此,科室再次启动MDT团队讨论,结合术前数字化外科技术,通过 3D 打印设计截骨导板,为手术精准性保驾护航。
经过7小时的精细操作,各学科专家按既定方案分工协作,手术终获成功。术后,腓骨肌皮瓣顺利成活,老人不仅清除了病灶,更恢复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得以顺利出院。
技术人文并重展实力,医德仁心兼修显真情
“皮瓣转移修复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难度高、最复杂的手术,直接体现科室的综合实力。”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杨勇介绍道。多年来,滨医附院口腔颌面外科肿瘤团队在口腔颌面部皮瓣修复组织缺损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从术前对病情的精准判断、个性化方案的制定,到术中高超技术的施展、多学科团队的默契配合,再到术后贯穿始终的真挚人文关怀,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团队的硬实力与软温度。
未来,滨医附院口腔颌面外科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依托多学科协作机制与技术创新,为更多复杂病例患者解除病痛,守护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