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让病人安“心”——专访心内科主任徐会圃教授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宣传统战处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10-16 10:37:41 【

DSC_2119.jpg

在首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山东省评选了部分优秀医师,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徐会圃教授就是其中之一。面对着这样的荣誉,他所想的并不是多么光荣,而是自己作为医生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对于医生来说,救死扶伤是医生本职工作;对于心内科医生来说,这其中还有一层更特殊的涵义——与时间赛跑。

不论白天黑夜,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心血管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对健康危害极为严重,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危及患者生命。近十几年来,徐会圃一直保持着手机不关机的习惯,因为心内科急危重病人多,很多是深夜发病,必须要随时待命。

“作为医生,半点马虎都要不得。”徐会圃说,医生这个职业要想每日准点下班几乎是不可能的,加班已是司空见惯。而对于那些急危重病人,更需要反复观察、仔细询问和查体,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论多晚,每天下班前,徐会圃都巡视手术后和危重病人一遍才回家。

今年422日凌晨2点,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从外院转到医院,当时患者做了心肺复苏术后气管插管,来时全身湿冷,血压80/50mmHg,双肺布满干湿性罗音,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频临死亡的边缘。徐会圃接到急诊室电话后,立即赶往医院并通知导管室准备急诊手术,带领心内科团队立即给病人装上主动脉球囊反搏,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保护下为病人实施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及时开通了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手术完成已是凌晨3点,徐会圃和同事们虽然疲惫不堪却深感欣慰。因为挽救了一个病人,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目前,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医疗中心,我院心内科团队每年完成心脏介入手术近3000例,挽救急性心梗病人近200例,在冠心病、心电学、心律失常学以及心力衰竭的诊治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整个黄三角地区是首屈一指。作为山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徐会圃每年主办心血管疾病介入及继教项目,为黄河三角州地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持续胸痛和憋闷要注意及时就医

之所以说与时间赛跑,是因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是2-3小时,起病3-6小时内最多在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是目前最快捷有效的手段。徐会圃说,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过程中,患者和家人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尤为重要,以前大家对急性心肌梗死了解较少,造成医生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花费太多时间,延误了诊治。近年来随着大家对急性心肌梗死了解的增多,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顺畅了很多,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赢得了时间。不过每年如此多的病例,还是有不少病人和家属觉得医生夸大其词,或者打电话咨询他人从而延误时间,耽误治疗。

徐会圃介绍说,当前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仍高于欧美国家,而且发病年龄趋年轻化。许多年轻病人忽视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征兆,加之熬夜、喝酒等不良习惯的影响,从而导致猝死的发生。心梗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胸痛和胸闷的症状,比如先前爬楼时有胸痛憋闷的感觉,休息3-5分钟就缓解,如果有这样的症状,就需要警惕了。

胸痛中心和房颤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规范急性心肌埂死和心律失常的诊疗

对于心内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徐会圃表示,科室和团队目前正积极参与医院胸痛中心和房颤中心的建设,为广大心血管患者提供更为规范和精准的治疗。

目前我国的房颤患者人数超1000 万,而且新发患者不断增多,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很大,成为房颤患者最大的威胁。患者一旦发生脑动脉栓塞造成偏瘫,对个人和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和负担。房颤中心的建设,目前主要是规范房颤的诊疗,提高早期诊断率,规范药物治疗、普及和规范新型治疗术,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房颤早期筛查、卒中精准预防、房颤综合管理、降低房颤的致残率,对慢性疾病预防具有推动作用。

胸痛中心则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抓手。它通过多学科合作,整合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绿色通道,根据指南制定相应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危险分层,最终实现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胸痛中心主要是从院前急救、院中救治各方面建立一整套患者监控和救治体系,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


】【打印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