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附院儿科是滨州医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目前拥有144名医护人员,医疗人员4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中级12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34人,现分为四个固定病区:儿童综合病区、儿童血液病区、儿童呼吸病区、新生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拥有探视走廊的病区,是全省规范化示范病房,也是鲁西北地区新生儿救治中心,填补了鲁北地区的重症新生儿救护的空白。儿科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滨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山东省“两好一满意”活动示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滨州医学院的儿科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是鲁北地区儿科医疗、科研、教学中心。
作为鲁北地区儿科医疗中心,承担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小儿常见病和危重疑难病的诊治以及儿童保健工作。目前新生儿及NICU病区内部空气为10万级层流净化级别,共配置33个功能齐全的生命岛,危重症区价值近50万元。儿科拥有呼吸机9台,其中无创呼吸机4台、有创呼吸机5台,暖箱62台,血气分析仪2台、光疗毯2台,婴儿辐射保暖复苏台4台,新生儿呼吸监护自救仪3台,新生儿听力筛查仪1台,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1台,尼高力动态脑功能检测仪1台,层流床18个,心电监护75台,肺功能仪1台,新生儿高压氧舱1台,输液泵210台,微量泵36台。利用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对所有住院早产儿进行筛查,能早期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并及时干预治疗。有效降低了ROP的发生率及致盲率。2006年以来采用外周动、静脉通过输液泵控速同步换血术抢救新生儿ABO溶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3例,均获得成功。新生儿颞静脉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方法,同时减轻了由于静脉输液的疼痛刺激,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目前我科PICC穿刺技术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此技术已举办省级继教项目3届,吸引了全国各地护理人员来参观学习。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FDP联合固尔苏抢救极低出生体重儿、浮动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济型化疗方案治疗儿童白血病、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应用微量泵技术治疗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水肿、个体化西地兰饱和量联合顺尔宁治疗重症婴儿毛细支气管炎、阻断法呼吸道阻力测定及支气管舒张试验诊断不典型儿童哮喘等。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儿科在本专业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在服务病人的同时,也为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树立了医院的形象,体现了医院的品牌效应。
目前儿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校级优秀课程。学科带头贾秀红教授人被评为山东省第六届教学名师、获得山东省“齐鲁晚报杯”十大优秀教师提名奖。本学科多名教师连续多年获得校级及院级优秀教师或优秀带教。在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教学工作的同时,儿科积极进行科研工作。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2篇。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获2010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奖、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滨州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
门诊预约电话:0543-3256707
儿童消化与肾病科医师办(值班室):0543-3258742 护士站:0543-3256742
儿童血液与神经科医师办(值班室):0543-3258741 护士站:0543-3256741
儿童呼吸与重症科医师办(值班室):0543-3258671 护士站:0543-3258571
新生儿与新生儿重症医师办(值班室):0543-3258749 护士站:0543-3256062
儿童消化与肾病科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消化与肾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是国务院批准的儿科学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滨州医学院校级和院级重点学科,也是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目前医护人员36名,其中医疗人员12人,护理人员24人;医师队伍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人,均为硕士学历;护理队伍中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2人。科室固定床位数44张,其中层流床12张,普通床位32张。科室配有国内先进的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理疗仪及层流床等设备。
本科室主要承担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小儿常见病和危重疑难病的诊治工作,特别是泌尿、消化、感染及呼吸系统疾病。已开展的新技术: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应用微量泵技术治疗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水肿;个体化西地兰饱和量联合顺尔宁治疗重症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布洛芬辅治儿童大叶性肺炎;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血清B型钠尿钛测定在婴儿重症肺炎诊治中的应用;小儿头皮针在婴幼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以上新技术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在本专业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在服务病人的同时,也为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树立了医院的形象,体现了医院的品牌效应。
儿童消化与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坚持“十要服务承诺”, 积极推行首诊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减负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服务宗旨,儿科医疗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患儿家属满意度99.5%以上,没有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在全院医疗质量检查和病例评比中都名列前茅。科室曾获得“第二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最佳表现奖、省级“青年文明号”、“滨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 “山东省女职工建工立业标兵岗”、“滨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本科室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培养研究生10余名,承担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修医师及实习医师临床培训工作。科室先后外派医护人员到北京、上海等进行培训及学术交流,业务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与澳大利亚悉尼韦思迈儿童医院签订协议,开展国际儿科学研究生课程。在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进行科研工作,近5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SCI 7篇;主副编儿科学教材5部,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立项课题8项,厅局级立项课题3项,校级课题11项,教学改革课题2项;获得省级奖项5项,市局级奖项7项,校级奖项10余项;完成验收鉴定省部级4项、厅级课题1项,成果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患者的信任和鼓励下,滨医附院儿童消化与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秉承“患者至上,安全第一”的宗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儿童服务,为生命护航。
儿童血液与神经科
儿童血液与神经科创建于2009年4月,建科之初以收治儿童血液系统疾病为特色,是山东省卫生厅首批通过的农村儿童白血病治疗的定科室。后随着诊疗范围的不断扩大,于2014年9月正式更名为儿童血液与神经科。儿童血液与神经科现有医护人员37人,其中医疗人员12人,护理人员2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1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开放床位44张。
本科室重点诊治范围:
1、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如小儿白血病、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前沿方案诊治小儿白血病。采用MICM(M:形态学,I:免疫学,C:细胞遗传学,M:分子生物学)分型诊断,根据危险程度不同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个不同级别,给予相应治疗;化疗方案按照诱导治疗、巩固治疗、髓外白血病预防、早期强化顺序进行,缓解患儿给予适当的维持及强化治疗。通过化疗方案的不断优化,使近年来在我病区治疗的白血病患儿缓解率达100%。我病区还开展了免疫抑制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个体化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以及溶血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使一大批血液病患儿得到了有效治疗。
2、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本科室擅长诊治小儿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如脑炎与脑膜炎、癫痫、脊髓疾病、多动症、抽动症、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3、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各种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本病区护理队伍服务热情,技术过硬,遵循精益求精的原则,在优质护理服务、儿童营养、静脉留置技术、PICC技术、输液港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大大减轻了患儿的病痛,缩短了住院时间,深受广大家属的好评。目前,科室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层流洁净床位、心电监护仪、输液微量泵等医疗器械和设备。
儿童血液病区注重专业学习和业务水平提高。近年来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医护水平。多次外派医护人员到澳大利亚、新加坡、北京、上海、重庆、济南等各大医院进行培训和学术交流,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科内多名医师已完成或正在学习悉尼韦思迈儿童医院组织的国际儿科学学习班。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完成科研项目多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儿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滨医附院儿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是一个以研究儿内科疾病、尤其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小儿重症及儿童保健为重点、兼有教学、科研、预防任务为一体的科室。包括儿童呼吸专业、重症监护专业、肺功能检查室、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室四个部分。
滨医附院儿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拥有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现有主任医师、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 3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1名,人员梯队合理,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并拥有富有爱心、业务熟练的护理团队。
一、呼吸专业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本科的强项,黄河三角洲地区处领先地位。根据吉纳方案,省内率先开展了支气管哮喘的阶梯疗法,定期评价,及时调整方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筒式吸舒(储雾器)的使用,提高了哮喘患儿的依从性。哮喘病人的随访是本科的特色。建立哮喘病人信息档案,并在随访工作中,配合肺功能,为病人及时调整药物提供依据。定期哮喘公益讲座及集体健康教育受到患儿家长的好评,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指导,提高病人依从性及满意度。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是一大特色,高渗盐水能显著降低痰的黏滞性,能增加黏液的分泌和清除,提高整个黏膜纤毛的功能和运输,增加痰液的排出。并视患儿病情配合适量的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提高了疗效,缩短了住院天数。治疗同时着重预防工作,对喘息性疾病采取早期干预、三级预防,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次数,能有效的预防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二、重症专业
该专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救治重症脓毒血症、休克、癫痫持续状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其它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昏迷等危重患儿。现拥有专业精湛、充满爱心的医护团队,关注患儿的身心健康,目前是滨州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全院以及全市危重患儿生命支持的任务。PICU先进的现代化硬件投入成为小儿危重病生命支持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医院高投入配置多功能监护仪、床边血气分析仪、微量输注泵、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脉博氧饱和度仪、各种类型有创及无创呼吸机、Uscom无创心排、高流量氧疗、除颤仪、床边X光机等先进仪器。注重危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早期救治,提高治愈率。关注危重症患儿的镇静、镇痛治疗,竭力减少患儿的痛苦,促进危重患儿的康复。性命相托,全心相助,全面呵护,全力救助——我们PICU的宗旨。目前我们已成功救治数百名病情危重患儿,及时挽救患儿生命,减轻家庭痛苦。
三、肺功能检查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在儿科各系统疾病中均占第一位。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肺功能检测能够确定呼吸系统功能的异常,确定肺功能异常的类型,全面评估患儿的通气功能和气道阻力,可鉴别呼吸困难原因,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哮喘病人、长期咳嗽、经常感冒、喘憋、气短、临床疑诊哮喘但症状不典型者等都应做肺功能。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一旦确诊必须长期、规范用药。肺功能可协助哮喘的诊断及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目前我科已开展婴幼儿潮气肺功能、年长儿的常规通气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目前我科肺功能检查每年完成约5000余例。
四、电子纤维支气管镜
我科自2015年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率先开展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对反复喘息患儿了解气管支气管有无发育异常、肺部感染性获取原学标本和灌洗治疗,肺不张、肺实变、塑型性支气管炎通过多次灌洗治疗达到单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彻底康复。同时也用于支气管异物取出、取活检、冷冻等治疗及引导气管插管等。到目前我科每年完成支气管镜术300余例,其中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数十例,得到社会一致认可。
科室曾多次受到省市级表彰,获省级“青年文明号”、滨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完成科研项目5项,主编及参编著作6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医师办公室电话0543-3258671
护士站电话 0543-3258571
新生儿与新生儿重症科
一、科室概况: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始建于2006年9月,2009年搬入住院一部大楼6楼东区,是符合我国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管理指南》标准的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
新生儿科病区内为十万级层流病房,全封闭式管理,病房里灯光柔和,宁静温馨,病房条件优良,医护人员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病区共设置床位44张,分为重症监护病区、非重症监护区及感染隔离病区。内设有洗澡间、配奶室、配药间、设备间等辅助设施。外围为明朗宽敞的半环形探视走廊,拉近了父母与婴儿的距离。
科室设施齐全、医疗设备先进,病房实施24小时监控系统,移动式多功能吊塔保证每个抢救单位(生命岛)具有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空气压缩功能。科室拥有新生儿专用常频、高频、无创双水平及CPAP呼吸机共21台,包括进口长颈鹿多功能暖箱在内的各种暖箱100余台,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3台;多参数监护仪(呼吸、脉搏、血氧、血压、心电监测)100台,输液泵及微量推注泵共110台。毯式治疗仪(蓝光毯)22台,移动LED光疗灯16台,箱式蓝光灯37台;配备有多功能血气分析仪、微量血糖检测仪、氧浓度监测仪、新生儿眼底成像仪、听力筛查仪、视频脑电监护仪、无创心排检测仪、经皮肢体氧分压及二氧化碳检测仪;亚低温治疗仪,一氧化氮治疗仪。目前,新生儿危重救治水平及NICU的规模、设备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新生儿危重转运网络覆盖鲁北地区及部分相邻河北省地市。
二、人员结构:
新生儿科有88名新生儿专业医护人员,临床医师23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0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12人。各级护理人员65人。每年不仅接受多批次进修人员,还分批选送人员到澳大利亚WESTMAD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珠江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国内外医院进修培训,多名医护人员参与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的IPPC/DCH项目。不断探索、引进和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新疗法,全科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科内业务不断扩大。
三、开展的技术项目:
目前开展了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早产儿、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机械通气抢救及治疗危重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静脉高营养、全胃肠道外营养、新生儿心力衰竭及休克的诊断处理、 新生儿惊厥的处理、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处理、微量血血气分析及血糖监测、 部分换血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外周动静脉双通道同步换血或脐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药物关闭动脉导管、非营养性吸吮及微量喂养、超低出生体重儿培育等项目,以及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听力及眼底筛查、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管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地降低了我市及周边地区围生期活产婴儿的死亡率,超、极低体重儿存活率达85%,最低存活者胎龄25+3周、体重仅为680g。
四、教学科研:
除了临床业务工作以外,我科还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本科生教学、实习带教、研究生轮转、进修医生进修、等。
按照山东省卫生厅及滨州医学院的要求,我科的带教老师及指导教师均按照相关准入制度,进行了带教前培训(包括规章制度、教师职责、医德医风、带教大纲、医疗文书书写、三基训练、技能操作、院感知识等),并提交医院获批。每年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及进修培训工作。
其次是加强科内人员的业务学习,严格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提高“三基”水平。每月组织一次专题业务学习,督促全体医护人员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国内外进展,并在科内讲授。派医护人员到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专业进行外出进修、对口学习。选择对科室各级各类医师实施分阶段、有重点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促进了学科建设道路的发展。
积极参加省内外及国际会议或专项培训,第十三届亚太儿科大会、国际新生儿呼吸和重症监护研讨会,踊跃投稿并多次在大会发言。
近5年获得了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1项、校科技计划项目3项,获得基金资助约32万元。其中1项课题于2012年5月结题并被山东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先进。2010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2012年获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3项。参与著作编写4部,其中主编1人、副主编2人、编委1人。获实用新型专利发明4项,专利权人3人。以第一作者在Hedlthmed、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2篇。
五、科室荣誉
科室在2009年被评为省“两好一满意”示范集体称号、省“青年文明号”称号、省“护理服务规范示范病房”。
创出一流的业绩,与科室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是分不开的。科室拥有大批国内外先进设备,一批优秀人才。此外,科室还加强管理,创一流服务。多年来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及服务流程;更新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优质服务,树立“病人至上”的服务观,医护工作的目标已由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转到在降低病死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提高患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我们的科研、临床工作只是迈出很小的一步,今后的路更长,也更艰难,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也需要大家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相信我们科室会在领导的支持下,在各级同仁的帮助下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