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处
Medical Service
一切为了患儿的生命健康——滨医附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侧记
2011-10-17 12:00:00来源:作者: 浏览:1591次
一切为了患儿的生命健康
—滨医附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侧记
“披一身圣洁你是如此美丽,怀一身绝技你却默默无语,人们以崇高的名义把你的奉献深深记忆,人们以深情的传颂把爱心真谛演绎。平时没发现你有如此美丽,人间的天使穿一件圣洁的白衣,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你与病魔零距离。”一曲《白衣天使》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同时也把滨医附院战斗在抗击手足口病临床一线的白衣天使的伟大奉献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们在真善美中找到了救死扶伤的真谛所在。
进入4月份以来,滨州及周边地市手足口病呈持续上升态势,尤其是五月中下旬以来,手足口病尤其重症患儿发病率持续攀升,各大医院儿科门诊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儿,手足口病疫情不断告急,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峻。滨医附院作为鲁北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滨州的龙头医院,在手足口病的防控中再一次责无旁贷地站到了阵地的最前沿,在鲁北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再次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院长王强饱含深情地说:“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疫情就是命令,医院的核心工作要紧紧围绕手足口病救治,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所系。”
5月~7月天气炎热,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五月下旬以来,前来滨医附院医就诊的患儿每天都在五百人以上,每日手足口确诊病例数都在上升。针对当前就诊患儿极多的情况,为减少由手足口病疫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极有效地救治病人,滨医附院多次召开紧急工作联系会议,安排部署手足口病高发期的应对措施。一是新设预检分诊点,配备儿科医生、导医负责接诊患儿。认真做好疑似患儿的登记、筛查和报告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二是在感染性疾病门诊增设手足口病专病门诊,改善患儿就诊条件,避免交叉感染。三是儿童门诊输液室专辟手足口病轻症患者输液区域,避免院内二次感染。四是紧急启用儿科四病区,并将原感染性疾病科改造为手足口病专用病区,将床位扩大到80余张,有效缓解了病床紧张的状况。五是及时调配了15名具有熟练儿科操作技能的护士充实护理力量。六是在ICU病房专辟负压手足口危重患儿抢救间,及时对转入的患儿进行救治。七是后勤保障部门全力支持临床一线的工作需要,药品供应、病区秩序维护、保洁工作均要到位。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自2011年3月开始,我市手足口病人呈上升趋势,卫生主管部门要求做好“七个到位”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全市儿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作为全市的手足口病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单位,滨医附院再次担当起了救治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重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院上下众志成城,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构筑了一道抗击病魔的坚固防线。
领导重视 精心部署
针对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为切实提高重症患儿救治成功率,有效遏制疫情发展态势,滨医附院迅速成立了由王强院长任组长的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对相关防治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了相关领导及人员的工作职责。抽调了医疗、护理、药剂等20余位相关专家组成了手足口病防治专家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会诊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手足口病的救治体系。设置了手足口病专病门诊,在儿科病房三个病区的基础上增设了儿科四病区,并将感染性疾病科腾空作为手足口病专用病区,专门收治手足口病病人。4月28日,举办了手足口病专题培训班,院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及儿科全体医务人员均参加了培训。在门诊大厅醒目放置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栏》,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滨医附院从接诊流程、病区建设、业务培训及院内感染控制、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部署安排,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得以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随着感染患者的不断增加,在全院医护人员紧缺、医疗业务用床紧张的情况下,院领导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手足口病高发期的应对措施。另辟手足口病专病门诊,设立门诊输液室轻症患儿专门输液区域,各种抢救器材、药品供应均及时到位。同时,调配了15名具有熟练儿科操作技能的护士充实护理力量,集中全院优势诊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为手足口病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无私奉献 忘我工作
抗击手足口病疫情的战争打响后,儿科手足口病门诊的医生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有时一个上午就要看近百个病人,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两名医生甚至出现轻度肾积水的情况。感染性疾病科及儿科四病区作为医院收治手足口病的专用病区,进入四月份以来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两个病区的医护人员没有了星期日、节假日的概念,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白班夜班的区别,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一直坚守在最前线。重症监护病房承担了全市及周边地区危重患儿的救治工作,主任王晓芝教授天天盯在病房里,时刻牵挂着几个危重患儿的安危。贾灵芝护士长更是牺牲全部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危重患儿的救治工作中,先后有12名危重患儿在我院顺利康复,其中有个患儿先后发生六次呼吸心跳骤停,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和意志一次又一次把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一个患儿家属在送给ICU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锦旗上这样写道:“救死扶伤医德高,妙手回春;挽澜苍桑功名响,巧艺还阳。”
儿科主任贾秀红、副主任吴福玲、李建厂、刘秀香,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云华等每天都深入到手足口病房,亲自查房、会诊,给予及时、科学的诊疗和指导,一天仅仅只有五六小时的休息时间。护士长王芸、于振燕带领护理团队每天早上班、晚下班,精心救治、观察、护理每一位患儿。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刘同刚时刻心系患儿健康,不放过丝毫病情变化,及时与ICU病区沟通联系,确保每位危重患儿及时转入。
5月份,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到来,前来医院就医就诊的患儿突然增多,每天除手足口病患者近百人外,还有其他病种400余人。门诊输液人数也翻了一倍。急诊科、儿科派出了3名医师出诊筛查,诊治患儿。而隔离病区里已满负荷地住进了60余位手足口病患儿,其中90%为重症患儿。小晖是从无棣转诊来的危重症患儿,入院时精神萎靡、全身抽搐,已持续高热四、五天。患儿一入院,王晓芝主任组织医务人员迅速展开抢救。诊断结果为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危在旦夕,几乎是没救了。王晓芝主任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积极抢救,郝东副主任医师给患儿实施了呼吸机支持治疗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王晓芝主任半小时一次查看病人,根据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护士长贾灵芝守护在患儿床旁,亲自做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当班的医护人员更是一夜守护,第二天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三天后,孩子脱离了危险期。“非常感谢医生倾心全力抢救我的宝宝,也没留下什么后遗症。孩子病危那几天,主任、护士长每天早早就来上班,来了先看小孩,临下班一定再看看小孩才放心走。我们家长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医护人员为我们拣回一条命!”小晖的妈妈激动地表达着她的感激之情。
全天24小时待命的医护人员们每天除查房、会诊、参与抢救治疗、与重症患儿家长沟通、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安抚家长恐慌焦躁的情绪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磨破嘴皮子说服轻病患儿家长回家观察,腾出床位收治重症患儿。连续的工作,使他们说话的声音都已经沙哑了,可是面对生病的宝宝和焦急的家长们,他们还得抖擞精神继续战斗着。省卫生厅手足口病督导组专家高教授看到繁忙的救治场景,也主动加入到抢救危重患儿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年轻的医护人员,更是主动承担工作,在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丝毫怨言,依然忘我工作。
在防治手足口病的过程中,全院各职能科室始终站在大局的角度,全力配合医院开展工作。院办、党办、门诊部等科室的工作人员主动加班,到门、急诊疏导病人,维持就诊秩序;医务处负责手足口病救治人员合理调配,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护理部带领在各科室抽调的业务骨干,在病区一线对患者进行输液、护理;后勤及物资设备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保障病区一线需要;导医按手足口病防控指南的要求,按流程进行预检分诊。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能战斗的集体,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医务人员,才保证了医院救治手足口病工作的顺利实施。
我们就是生命的守护者
大爱无言,大爱无疆。我们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就是这样忠于职守、忘我工作,为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全力以赴,倾注了所有的热情与力量。在医院的关心支持和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王晓芝、贾秀红、李云华主任分别带领ICU、儿科和手足口病专病病房的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克服重病患儿多、工作量大、任务重等种种困难,以数倍于平时的工作量超负荷地工作,恪尽职守,穿梭于病房之中,忙碌在患者身边,全力打好手足口病防治的功坚战。当看到患儿一个个转危为安,一个个康复出院,他们的心里都感到异常地欣慰,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这才是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回报!
一个个不平凡的24小时伴随着“我们多一份辛劳、多一份汗水,人民就多一份安全、多一份稳定”的信念悄然过去,等待着的还有许许多多的24小时,白衣战士们将继续守护在病房,做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卫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