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系列(七)
【纪委办公室温馨提示】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儿子曾纪鸿信中的一段话。它的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比较容易,由奢侈返回到节俭则很难。你年纪尚小,千万不可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大家族还是小家庭,无论读书人、农民、工人还是商人,只要勤劳节俭,没有不兴旺发达的;如果骄奢懒怠,也没有不衰败破落的。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新时代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家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警示案例】“能人”的家庭腐败“协奏曲”--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朱某受贿案
2014年6月6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原书记朱某作出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00万元。
1998年至2012年间,朱某利用担任宜兴市副市长,无锡市滨湖区委常委、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等职务的便利,在企业经营、工程承揽、职务晋升、工作安排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通过其妻子、母亲、哥哥等人先后非法收受上海某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某等个人和单位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054.23万元。
朱某在忏悔时深感对不起家庭,他说,“我对不起妻子和女儿,让她们承受了痛苦和灾难,尤其是女儿,原来她有一个可以骄傲的爸爸,现在是一个罪犯父亲”。的确,朱某很爱家庭,他的家庭曾经因为腐败而获得过实际利益,但也确实因腐败而受到痛苦磨难,朱某一家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夫妻敛财志同道合
俗话说,妻贪夫祸多。朱某家庭遭受腐败磨难,妻子金某可谓“功不可没”。尽管金某职位没有朱某高,工作也没有朱某重要,但是作为当地某银行支行的行长,金某已经是职位体面、收入不菲、生活优裕的人了,但她却不知满足,对于朱某的贪腐堕落,不仅不加规劝、提醒,反而尽其所能地发挥“贪内助”的作用,推波助澜,帮助爱人实施腐败行为,获取腐败利益。实际上,夫妻两个人是“志同道合”“紧密配合”。两人的态度和所作所为,对整个家庭、家族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他们的亲戚也都不同程度地介入到腐败活动当中,全家一起弹奏“捞钱”协奏曲。
妻子金某在银行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理财经验,是一位理财高手,她的长处在家庭腐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讲,她的思想深处对赚钱十分感兴趣,以至于深陷其中,不仅想着钱生钱、利滚利,而且身体力行,为家庭财产滚雪球式的增长不辞辛劳,作出了很大“贡献”。金某替朱某把几亿元的公司和家产打理得井井有条,将朱某一步一步推向深度腐败。金某堪称一个难得的理财顾问,也是一个得力的助手,朱某要对外投资入股,金某帮助调度资金,积极参与;朱某带回家的钱财,金某也不问是否正当,就全部照单收下;对于各种免费旅游、吃请,购物卡现金和各种贵重物品,金某更是来者不拒,欣然接受;还有一些机关干部、企业老板通过她来走“夫人路线”谋取利益,或者进行感情投资,金某也都能欣然接纳,然后对朱某猛吹“枕边风”,由朱某动用权力,帮助和关照请托人最终达到目的。
做土石方工程的刘某想承接滨湖区一处工程,但公司资质太低无法参与投标。通过多方打听,有人给他指了一条路,让他试着找金某帮忙。刘某于是琢磨如何打动金某,无奈自己与金某非亲非故,只好试着用钱开道。他先后两次送给金某2根500克金条。刚开始时,他还心怀忐忑,但是一切出乎意料地顺利,金某二话没说就收下了他送的价值十几万元的金条。或许,金某是司空见惯,并没有把别人送她钱物当回事,十几万元的东西在她眼中早就不算什么太过贵重的礼物了。金某收下刘某的金条之后,回家后马上对朱某说了这件事。在朱某的过问和关照下,刘某顺利拿到了自己特别期盼的土石方工程。
全家贪腐齐上阵
朱某有不少亲属,这些亲属也都未能对朱某的腐败行为及时进行提醒,或者敲敲警钟。相反,他们都纷纷参与到朱某的腐败之中。因为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可以接受他人请托,通过帮助他人获得一定的好处,收些钱财。所以,就推波助澜,极力促成权钱交易。最后,大家齐心协力地把朱某推向了犯罪的深渊。
朱某的哥哥朱某某是朱某信得过的人,由他来帮助打理公司,朱某能够放心。于是,哥哥就忙得不亦乐乎,整天谈事情签协议、办手续。朱某的母亲虽然无法进入公司帮忙,但是在家里也做了一个腐败的“好帮手”,那些有求于朱某的人上门送去各种名贵手表等礼物,她都会毫不犹豫就收下,替朱某保管。朱某的妹妹们也都没有闲着,好多人通过她们来求朱某办事,她们每每有求必应,一方面托朱某利用职权帮忙关照、办理请托事项,另一方面自己也从中拿到不少好处。
能人的腐败能耐
应当讲,朱某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地方领导。在无锡滨湖区朱某的能力和政绩是有一定口碑的,当地对他的评价是“胆子大、有魄力”“超前发展、创新发展”。2001年无锡郊区、马山等地乡镇合并组建滨湖区,朱某任滨湖区常务副区长,1年后担任区长,2006年任区委书记,在滨湖区担任主要领导前后达11年之久。期间,朱某与滨湖区其他领导一起,积极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然,重点还是开展城市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创造了不俗的业绩,滨湖区成为无锡市核心功能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3个,灵山景区和“华莱坞”影视基地等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4个。2012年,滨湖区地区生产总值达648亿元,财政收入141亿元。
然而,朱某在大力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却大肆收受财物,对送上门的各种名目现金、贵重物品均是来者不拒。朱某曾经转移出去6个大行李箱,满是金条等黄金饰品、名贵手表、象牙、钻戒、珠宝、玉石等,加上他办公室发现的,共有300多件。朱某受贿方式是五花八门,除给钱办事之外,还有低价购房、收受房产、旅游消费、接受公款行贿,等等。逢年过节,他收受各种节礼,包括价值10多万元的500克金条、数十万元人民币、港币或数万美元的红包,以及各类烟酒,等等。
朱某受贿次数之多、涉及单位和个人之多,令人咋舌。他利用担任滨湖区区长、区委书记的职务之便,为滨湖区干部张某在个人发展、职务晋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于2005年7、8月份至2012年“五一”前,先后17次共收受张某所送价值36万元的购物卡及象牙制品两件、金条6根,合计折合人民币约62万元。这些东西大部分在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节假日前后或期间收受。
朱某很有商业头脑,尤其是“善于资本运作”。他曾用滨湖区政府下属融资平台募资20余亿元,与北京等地多家资本大鳄竞购北京某集团股权,可惜最后因种种原因没有竞购成功。他曾拆借3亿元财政资金帮助同学吴某收购楼盘。吴某在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看到一家香港公司欲将其在上海的房地产项目低价出售,但苦于手上流动资金不足。这个时候,吴某想起了朱某,邀请朱某夫妇实地参观该房地产项目,承诺项目收购成功后,将一套1000多万元住宅送给朱某。朱某犹豫之后,答应了这件事。他不与班子成员商量,就动用权力要求区属国有公司将其本应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3亿元财政资金拆借给吴某。吴某有了资金,顺利收购房地产项目,转手销售获利数亿元。朱某也因此拿到了价值人民币1400多万元(含契税)的豪宅钥匙。
家族理财的“高手”
应当讲,朱某是经营高手,他一手抓当地经济,一手还能把自家企业打理得红红火火,利用职务便利和影响不断地壮大其家族企业,为家族积聚了巨额财富。
1987年,朱某26岁时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无锡市化工局工作,从那个时候起他就一边上班一边随父亲做化工生意,利用父亲公司拉业务、赚提成。1999年,父亲年事已高,就将公司交由朱某打理,时任宜兴市副市长的朱某为掩人耳目,将公司登记在哥哥名下,自己在幕后当掌柜。朱某利用职务影响,为自家公司招揽业务,以公司名义成立实体和投资公司,先后对外投资入股10余家大型企业,涉及化工、建材、房地产、酒店等多个领域。朱某成为拥有数亿资产的“地下富翁”“成功商人”。他的家庭持有的住宅、商铺就达20余套。
愧对家庭已然迟
朱某在忏悔中讲道,随着案子调查的深入,他收受金钱及贵重物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他不断地进行回忆,那一套套房子来源背后的细节、转移资产的清理,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收受了那么多东西。在人证物证面前,他对暴露出的潜藏在自己内心中的私欲和对金钱财富无休止追逐的贪婪,感到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深深地为自己因贪财而堕落感到万分懊悔,痛恨不已。
他的妻子金某曾在一部警示教育片里出现,当然已经不再是志得意满、精明强干的模样,而是十分憔悴、消瘦,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不难想象,她在当时的处境有多么艰难、痛苦。正如她本人所说:“听到他被调查的消息后,接下来的3天,我整个人都是懵的,8天瘦了10斤。”
朱某的悔恨中,特别谈到了对家庭的愧疚,正如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对不起父母及家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培养大,培养我上大学,关心我的每一个成长和发展。我曾经让你们感到自豪和欣慰,你们辛苦了一辈子,总算修到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没想到到头来让你们失望了。儿子不孝,原本可以陪伴你们安度晚年,现在只有增加对儿子的牵挂,对不起爸爸妈妈。”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晚了。
【简析】应当讲,朱某确属“能人”。他不仅具有经济头脑,而且懂得经营,尤其擅长投资和运作。可是,事到如今,只能讲他在人生关键时刻选错了方向。假如朱某大学毕业之后即从事商业,经营企业,并且一直持续下来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已经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了。这样,他也能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由于对商业的眷恋,对财富的渴望难以割舍,他在担任重要公职的同时,暗中从事经营活动,偷偷做个人的生意。这样,他两头都想要,两头都在做,一边从政一边经商,各种好处全占,既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影响帮助家人打理家族企业,大赚特赚,同时还不断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结果两头落空,陷于败局之中。
其实,对于每个领导干部来讲,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道理,即做官和经商是两条道,两者不可兼得。如果硬要兼得的话,很容易因无法回避利益冲突而出现问题,违规犯错,甚至触犯刑律。朱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对领导干部,要求就是要严一些。”如果某些领导干部觉得自己的兴趣、优势在经商,那么完全可以放弃公职,专门经商,千万不能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否则一旦涉嫌违纪违法,势必两头落空,到时候悔之晚矣。